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

紐西蘭“第22屆故事家庭日” 實況分享

要承認,最初在報章上看到該活動的宣傳廣告時,並沒有太多衝動一定要去。畢竟,它的描述太簡單,沒有那種激動人心的張力。可是,本著湊熱鬧也好的心態,也希望孩子多泡泡書香,恰好沒有其他安排,就去了。
結果,恰好要改為“幸好”,幸好去了。
“故事家庭日”的主辦方故事基金會,其淵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成立於1967年紐西蘭兒童文學協會,歷經幾次更名,愈發壯大,現由故事信託基金運作,擁有會員超過550人,並由會員全權管理,還擁有數量龐大的義工成員。本次活動的所有工作人員,也全部由義工組成。基金會成立目的,是聯合境內兒童文學的創作者、插畫師、出版人、一線教育人員、圖書館員以及相關專業人士的力量,共同推廣兒童文學,讓閱讀之風從幼而始。
當天活動地點在奧克蘭市中心最顯要的會議中心之一,各個攤位囊括了整整四層位置,並細心製作了詳細節目表供大家參考。每一層的攤位,跟以往接觸的“香港書展”、“台灣書展”不同,不是單一的書店展銷會,既有原創作者駐場簽名、分享,也有書店、出版社現場擺賣,以及數量繁多,各色各樣的兒童手工製作,如填色、摺紙、剪紙、做面具、畫書籤、甚至活字印刷也能玩一把,相當於一個以閱讀為主題的嘉年華會。貼心安排讓耐性不足的小朋友逃離沈悶的書攤,也讓大人能安心看書、買書。在現場劇場,還安排了兒童合唱、兒童舞蹈劇、兒童故事劇,孩子們看得聚精會神。
值得一提的是,現場還有盲文出版社的攤位,他們也會專門創作盲文繪本,通過棉布、塑料、磨砂等不同質感,讓眼睛不太方便的小朋友也能享受到繪本的樂趣和美好。
紐西蘭本地的兒童文學創作當然是活動推介的重點之一,基金會每年都為新創作遴選,由會員和小讀者們共同投票,並頒發獎章給其中得票最高者。

紐西蘭原創繪本推介:
《Ronny the Robot's Rumbling Rhapsody》
作者:Lisa Melrose
Lisa原本是幼兒早教的資深老師,有感於小朋友喜歡聽故事,並更容易從故事中得到啟發,而創作並親自繪畫了“Fun Worxx”系列繪本,一套8個故事的主人公各自帶有獨特的性格和情緒,並在故事發展中慢慢成長,希望讓小讀者們瞭解如何更正面釋放自己的壞情緒。《Ronny the Robot's Rumbling Rhapsody》講述小機械人Ronny興高采烈去參加學校的外遊,在遊樂場波波池中不小心弄痛別人,又頤指氣使其他小朋友,被別人批評時更惡人先告狀,最後,他自己認識到一切都是心中自高自大的心態作怪,用一個悠長的深呼吸釋放出即將要爆發的憤怒情緒,重新贏得朋友。這個故事正適合當下不少小公主、小少爺閱讀,還配有相關的遊戲書,幫助小讀者在遊戲中更體會禮貌、謙遜的重要性。

《KEYS》
作者:Sacha Cotter, Josh Morgan
Sacha從小在紐西蘭廣袤的田野中自由長大,享受最清新的空氣,吃自家飼養的羊肉。故事的雛形就是她父親在她小時候講的故事,個中的細節也曾是她自己最耳熟能詳的橋段。Josh則把女兒成長的回憶畫進故事裏,小主人穿的那套睡衣也正是女兒所穿過的。《Keys》貫穿了濃郁的父女情懷,通過晚歸的爸爸描述鑰匙的故事,為女兒編織一個充滿想像和父愛的世界,曾入圍紐西蘭兒童文學書本大獎評選的最後一輪。

《The Dragon Hunters》
腳本:James Russell   繪畫:Link Choi
作者James既是專業出版人,也是兩個小男孩的父親,這個關於兩兄弟的捕龍記,靈感就是來源於給孩子們的隨口編,並在5分鐘內完成整個故事。其後,他更發展出兩個續集,組成“捕龍兄弟三部曲”。《The Dragon Hunters》描述兩兄弟為營救被巨龍叼走的愛犬Coco,細心準備,克服重重困難,通過智慧和勇氣,救回Coco。這個故事擺脫公主系列的浪漫、嬌柔,充滿陽剛氣息,又締造一個奇幻獵奇的王國,正是小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精神滋養。當然,這不代表故事不適合女孩子閱讀,我家小女聽這故事也是聚精會神,每天都起碼要講兩遍才肯罷休呢。

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八月

悄悄地,2015年的八月即將離開,不動聲色。

勞勞碌碌之中,在紐西蘭的第一個冬天,也即將遠逝。

過去的不會再重返,原來,某些感覺,也會一去不復返,如不是在文章中紀錄,我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這樣想,這樣寫。難道,真是生一個,傻三年?

今天到店裡試相機,上手試拍,小巧玲瓏,反應靈敏,來一個八月照相館?呵呵

竹兒每日都有一些新驚喜,今天問他媽咪係邊度,他能回答“呢到!”並且望住我,那一刻,千金不換。

好多事情想做,希望可以一一做好。

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

前進,吉吉!

作為全職媽媽,最寶貴的是有充足的機會和小朋友接觸,如果抱著一顆發現的心,其實就知道,每個小朋友,每日都在進步中,以自己的速度,或快或慢,前進。

今早陽光燦爛,又帶同吉吉、婆婆和竹兒步行上學。星期五早上,正是清垃圾的時候,吉吉每每見到,就開始豎起手指數有多少袋,簡單、她覺得好玩。我也順便教最簡單的數學,以及訓練她的觀察力:躲在後面的垃圾袋也不能漏掉喔。

然後,我們遇到一隻黑貓,她記得我上次曾經問她“路上遇到的黑貓,眼睛是什麼顏色?”她第一時間就告訴我,是黃色,記憶力不錯!這次,她可以大膽地自己跑去和貓咪打招呼,貓咪很喜歡小朋友,在地上打滾,又讓吉吉摸它的玉背。我看到黑貓上面有貓牌,寫luna,走的時候,吉吉也是主動和它說bye-bye,非常可愛,我拼命才忍住不要拍下來,以免破壞小朋友的感覺。

下午,我們去游泳,經過三四輪“訓練”,在最熟悉的媽咪懷抱,吉吉終於有一點點進步。我也及時放手,讓她自己玩個夠。上水後,我們去沖身,那裏的花灑照頭淋,我們也沒有帶小毛巾,但吉吉很勇敢地完成洗頭,我在心裡給了她一個大大的讚。

唯一不愉快的是,游泳完吉吉太累,開始發脾氣,逼我也只能兇狠地教導。

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

快。到。死!

速度,突破速度,一直是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一。

更高、更快、更強,將極限無限推進,彷彿才能顯示人類一直在進步,沒有退化跡象。

今天看到一篇奇葩文章,講述北京海淀區的課外教育,另一名詞為“補課”,已上升至“素質教育 ”的階段,孩子們已不滿足於一週兩節課,要一週三節課;他們對於家長提出的“減負”,視同於吝嗇一種;唐詩這種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,《大學》、《春秋》才是他們的菜,年齡,僅僅是小學二年級!

咋看起來,讓人自愧不如,別說大學畢業,就是大學中文系畢業也未必有如此素養,還說能發表國際學術期刊,看來教授們該收拾行囊了。

快到如此地步,是真是假且不說,哪怕就是事實,這有必要嗎?

兒童天真無邪的嬉戲,什麼時候成為一種“負罪”,與天性背道而馳的熱愛學習,就是歌功頌德的主題。

科技的發展,速度的提升,似乎只是撐大了人類的胃口,越快,越等不及,將一切公式化,開啟糢糊程式,一生,也不需要安靜。

除了教育,還有更日常的,如為小女孩妝扮,那張天生吹彈得破的童顏,真的需要人工粉飾?簡單的粗布衣飾,真的需要晚禮服登場?還有,喜歡玩車的小男孩,真的渴望在3歲生日收到一輛玩具法拉利?那一刻的笑容,當然是真的,但需要嗎?還是父母自作多情,自我感覺良好的替代品?

快、快、更快,更快結束,又來下一個輪迴。

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

潮流

潮流、時尚,並不是某個業界的專有名詞,而是充斥於你我的日常生活之間。

潮流會轉變,但在從前,轉變的週期要長得多,流行的熱門事物、生活方式,需要幾個月,甚至幾年時間才會慢慢退潮。現今,能持續一個星期的熱忱,已經十分了不起。

生孩子這個事情,也似乎是一種潮流。小時候,明星們、名人們都熱衷保持單身,更不要說生孩子。想不到現在,生孩子已經是成名最快捷的途徑之一,女明星們只要把肚子變大,又可以成為封面女郎;精英人士背後沒有幾個小油瓶,怎麼也說不過去。 一切,光鮮得如同他們的孩子從來不用餵奶、換尿片。前一段,“幸好生了兩個孩子”是主流,現在“不要急,好好養獨生子/女”開始抬頭。

潮流很容易讓人上癮,因為,省卻了自己思考做決定的困難,只要跟潮流走,一切都有答案,還有一堆理據在後面似是而非的支撐。然而,最寶貴的自我,也是在潮起潮落之間,慢慢消失。

即使要保持自我,也一點都不容易。人總是群體動物,獨立一幟有時候也等同於眾叛親離,即使三歲孩童如吉吉,也會因為朋友的多寡而影響情緒,何況在社會上謀生的大人。有時候,傳媒的轟炸也難以抵擋,廣告上太多一套套的“新思維”,更有防不勝防的軟文。

遺世的孤傲,注定是孤自、也只能自傲,最後安慰自己,也是有型一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