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

"害羞"這特點,請別定義為“缺點”

經常有媽咪朋友(自從做了全職媽咪,身邊幾乎都是媽咪朋友⋯⋯)跟四月聊:“我家孩子太害羞了,你看,見人也不主動打招呼,問話也不回應,就知道扯媽咪的衣服,躲一邊去⋯⋯這個怎麼破?什麼時候能像你家吉吉那樣,那麼開朗,在超市、車行也能跟陌生洋人搭訕?”

呵呵,首先,吉吉並不是一出生就如此“開朗”,甚至說,一年前,她可能是世界上最最害羞的小朋友之一。然後,她也沒有在超市、車行隨便跟別人搭訕,一般說來,對於那些來自那些非常友善年長女性的主動搭訕,她能比較輕鬆回應。在車行,她也是看媽咪怎麼和別人介紹自己,然後學著用類似方式介紹自己和弟弟的名字而已。

不過,四月很明白、也親身感受過:太害羞的孩子有時候的確會讓人比較尷尬,也會憂心他們的身心發展,是否能跟上正常的腳步?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,和一些具體分享,希望也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啟發。當然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,怎麼對付“害羞”,還是要等父母們發揮各自的小宇宙~

-害羞是“特點”

四月小時候,也特別害羞,家裡有客人來了,我會躲進蚊帳後面怎麼也不要出來。那種面對陌生人的咚咚心跳,現在似乎還能觸摸。類似的情況,在獨生子女家庭可能比較常見,家庭的照顧太周全,更不願意踏出“心理舒適地帶”(comfort zone)。可是,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小朋友的“特點”,害羞的小朋友並沒有影響別人,除了讓父母有時候比較尷尬之外,除了沒法給父母帶來一時的“面子”之外,一切都還好啊。

-害羞也可能是優點

害羞的小朋友,通常言行都比較謹慎。對年輕的父母來說,尤其是那些小男孩的父母,謹慎的孩子能大大降低成長過程中的危險。孩子的腦瓜,有時候跟不上手腳肌肉的發展速度,能做的動作沒法判斷該不該做,沒法判別危險,本身就很危險。

-上幼兒園之後會改善

通常來說,大部分的小朋友在上了幼兒園之後,其“害羞”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。集體生活,讓孩子所受的注意力大大減少,在和其他小朋友從陌生到熟悉的互動中,瞭解社交生活的潛規則,慢慢學習和逐步展現社交行為,並延續到幼兒園之外。吉吉的重要改變,也是發生在上了幼兒園之後。

-正面管教

抓住孩子的點滴進步,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讚揚,非常有利於提高自信心。而且,跟國人的的含羞不大一樣,洋人的讚揚真的很仔細、表情動作又非常誇張。比如,吉吉剛上幼兒園的那會,頭三天,其實估計就上那麼3小時,應該有兩個半小時都是哭哭啼啼的。可是,老師就能抓住她那麼丁點表現好的時間、抓住每天那比皮毛還微細的進步,描述得非常仔細,並給予仿佛拯救了銀河系一樣誇張的讚揚。其實,越是害羞的孩子,也越是敏感,對於正面的鼓勵,也接收得非常快。等她熟悉環境之後,這些正能量,就能在心裏變成種植開朗的沃土,終究開出最燦爛的花朵。

-父母的言傳身教

害羞是“特點”,對於有些人來說更是“天性”,可能會跟隨一輩子。一樣米、養百樣人。問題是,如果本身就是害羞族人的父母,就不要太苛求孩子也能迅速轉變。在移民他鄉的這一年,我的英文本來也不怎麼樣,但為了生活、也為了安排孩子的上學、活動等各種事宜,也不能老等白先生出手。當英文溝通變成了日常,當我跟陌生人也能海闊天空吹上幾句,跟在身邊的孩子,多少是能耳濡目染。他們就像父母的放大鏡,好的、不好的,一切的、都會誇張重演。

謝謝閱讀,歡迎拉四月繼續聊“害羞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